2015年8月16日,巴西圣保罗,3名90后中国技工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——他们在制造团队挑战赛中战胜了来自制造强国的对手并夺得金牌,实现了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历史性突破,而25岁的航空工业成飞玉海龙就是这支冠军团队的队长。
细节决定成败,玉海龙深知这个道理。全国选拔赛中,玉海龙以设计方向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。10月,集训正式开始。集训一共分3个阶段,每个方向都有教练进行专项指导,每一次练习玉海龙都给自己提出要求——做到极致。
第一阶段的训练,主要针对单项技能,过程不免枯燥乏味。如贴片电阻的焊接,一个练习板上好几百个焊点,每天的练习至少六块,按照教练的要求,一个电阻的焊接时间要稳定在3秒左右。由于长期单一动作的练习,身体的各个部位都酸疼,而且焊锡的气味又刺鼻,但是这种条件下,玉海龙和队友们毫无怨言。“技能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,只有不断练习,才能不断增强。”玉海龙说。
“实在受不了了就伸伸腰杆,出门透透气,回来接着练习。”回忆起10个月高强度训练,玉海龙微笑着说:“付出终有收获,这是对我和队友林春泷、钟世雄合力拼搏的回报和实力的肯定。”
进入大赛的4天21小时8个模块的比拼,玉海龙团队面临重重考验。尽管此前做了反复演练,意外还是出现了。比赛共分两大项目,第一项是制造“电动叉车”,要求叉车能够提升50公斤的重物,并从一个地方移动到10米外另一个地方。“由于当时的牵引速度稍微有点快,叉子卡住,钢丝绳被拉断了。”玉海龙回忆说。
精湛的技艺并非一日之功,在此前10个月的高强度集训中,以贴片电阻焊接为例,一个练习板上有数百个焊点,而玉海龙每天需要练习至少6块,按照教练的要求,每个电阻的焊接时间稳定在3秒左右。
最终,玉海龙团队用时13个半小时,提前7个半小时完成全部比赛项目,战胜了来自制造强国的对手并夺得金牌,实现了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历史性突破大赛。闭幕式上,玉海龙身披中国国旗领取金牌时,激动得泪流满面。